请输入关键字
工作动态
动态要闻
综合新闻
视频新闻
通知公告
媒体中医
重要声明
光荣榜
22
2022.07
2022.07.22
中药研究所荣获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集体,屠呦呦研究员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召开“全国消除疟疾工作表彰会议”,并授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集体”,授予屠呦呦研究员“全国消除疟疾工作先进个人”。 这是党和国家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屠呦呦研究员长期从事抗疟科学研究的高度肯定和表彰。 (中药所 金莉)
20
2022.07
2022.07.20
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翁维良被授予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王阶、林兰、周超凡被授予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翁维良获“国医大师”称号,王阶、林兰、周超凡获“全国名中医”称号。 国医大师是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最高荣誉。国医大师评选自2009年始,每五年评选一次,每届评选30名。全国名中医是中国中医药行业的杰出代表,是行业标杆。全国名中医评选自2017年首评,共组织了两届全国名中医评选表彰工作,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共评选出了101名全国名中医。 国医大师余瀛鳌,男,汉族,1933年3月生,江苏阜宁人,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荣誉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64余年,在“辨病”“辨证”方面,提出了“通治方”的创新思路。采用“主方主证”与“通治”治疗方法,先后创制了针对肝病、肾病、癫痫等66种疾病的75首通治效方。 国医大师翁维良,男,汉族,1937年3月生,浙江宁波人,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荣誉首席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从医59年,临床坚持病证结合、辨证论治心血管疾病,提出“治心必通瘀”的学术思想,总结出“活血化瘀十二法”,丰富了血瘀证、活血化瘀的理论内涵,促进了中医气血理论的发展。 全国名中医王阶,男,汉族,1956年1月生,云南文山人,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欧亚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名中医林兰,女,汉族,1938年8月生,浙江丽水人,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名中医周超凡,男,汉族,1936年3月生,浙江平阳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翁维良获第四届“国医大师”称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王阶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林兰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周超凡获第二届“全国名中医”称号
15
2022.07
2022.07.15
中国中医科学院分子生药学研究团队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奖”
7月15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 中国中医科学院分子生药学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奖”,这是中医药领域首个获得该奖项的团队。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学家,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青年女性投身科学。至今共有164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本次表彰增设团队奖,共有5个团队获奖。颁奖典礼上,获奖代表付巧妹、侯静、袁媛现场分享了她们的科研故事与奋斗人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分子生药学团队由中药资源中心、中药研究所、青蒿素中心、医学实验中心23位科技骨干组成,团队负责人为袁媛。团队成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中青年领军科技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岐黄学者、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 近年来,分子生药学团队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运用现代生命科学不断发展中药鉴定、生产、质量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应用,在中药分子鉴定、道地药材遗传成因、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生物技术生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推动了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坚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现代科技创新是团队发展的动力,团队针对种子种苗、药材和饮片、配方颗粒和中成药3类中药质控对象及其鉴别难点,构建了稳定可靠、高质量、低成本的模块化中药核酸检测技术体系,并形成3种鉴别应用系统,保障中药材“种的好”、中药生产“投料准”、中药质量“可传递”。基于“象思维”开展道地药材遗传成因研究,从量化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角度提出并验证了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理论,拓展了传统“辩状论质”的科学内涵。基于道地药材“优形优质”特征,解析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利用高产稳定细胞系和不定根、或微生物创新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获取新途径,建成目前国内品种数量最多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细胞保藏库,节约植物和土地资源,解决濒危资源短缺问题,保护生态平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