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科研概况

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直属的综合性科研机构,也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科研力量雄厚的中医药研究机构。中医药科学研究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心任务。65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始终站在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全面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

建院初期至上世纪,全院科技人员在传承中医药传统理论、方法基础上,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研发、临床诊疗、针灸理论与实践、医史文献等学科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批优秀科技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学术进步。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按照“引领、攻坚、整合、转化”的科技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创新型国家战略需求,有效整合院内外优势资源,率先开展了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重大疾病与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关键技术及中药新药研发、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医药标准化和国际化、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等创新性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科技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截止2021年底,全院共获得各级科技奖励87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54项,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及全国科学大会奖18项。被誉为中药科学研究丰碑的青蒿素及双氢青蒿素研究,荣获1979年度国家发明二等奖,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屠呦呦终身研究员因为发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荣获美国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科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2017年1月9日,荣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继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后,获得的中国科学界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