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才与教育
工作动态
查看更多
2022-07-25
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安徽金寨行侧记
受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派出洪志明、于文晓、刘珊、李雪菲4位在站博士后于2022年7月19日-22日参与第101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安徽金寨行活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服务团抵达安徽金寨县) 千里之遥,心系金寨 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科技帮扶,党建引领 在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沈水生的带领下,博士后服务团重温革命战争的烽火岁月,追忆革命战士的丰功伟绩,‍‍表达对革命烈士的深切缅怀。 (博士后服务团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 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7月20日上午,101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安徽行)六安市科技服务对话会正式召开。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安徽人社厅、六安市人民政府、金寨县相关领导以及当地技术人员共计约5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第101批中国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安徽行)六安市科技服务对话会) 对话会采取主旨演讲+现场对话提问形式进行交流互动。我院在站博士后洪志明当场做了“以科研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的主旨演讲。 (洪志明博士发表“以科研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的主旨演讲) 为了医院、科室高水平、可持续化发展,洪志明建议: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以打造中医临床研究和转化型医院为科研新思路;推动临床重点专科向研究型学科转化。 (博士后服务团领队洪志明在对话会上回答提问) 义诊咨询,彰显风采 7月20日下午,博士后服务团在金寨县桐岗村文化乐园一楼开展了义诊咨询活动。博士后服务团现场为问诊患者提供测量血糖、血压服务,根据病历资料进行现场问诊,给出科学建议和用药指导。 (洪志明博士给群众解释病情) (刘珊博士给群众提供问诊服务) (于文晓博士给群众提供问诊服务) (李雪菲博士与义诊患者们合影留念) 本次义诊活动共计为100余位群众提供了服务,义诊活动不仅为群众提供了面对面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把脉座谈,引领发展 7月21日上午,博士后服务团来到金寨县中医医院院,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进行把脉问诊。 (博士后服务团在金寨县中医医院举行座谈会) 座谈会上,金寨县中医医院院长余海波表示:希望博士后服务团能就目前医院发展的困扰问题进行把脉问诊,提供智力支持。 (洪志明、刘珊、于文晓博士在金寨县中医医院泌尿外科座谈) 随后,博士后服务团分别前往金寨县中医医院泌尿外科、皮肤科、眼科等临床科室,分别就科室业务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洪志明博士在指导三级中医医院评审资料) (洪志明、于文晓、刘珊博士进行疑难病例会诊) (李雪菲博士进行疑难病例会诊) (西苑医院 洪志明)
2022-06-02
中国中医科学院65人当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第七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遴选推荐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定,王永炎等65位专家当选第七批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范逸品等134人入选第七批继承工作继承人。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主要任务。中国中医科学院自1990年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至今已32年,先后遴选指导老师110余名,培养继承人350余名,第七批指导老师和继承人数量均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国家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提高中医药师承教育质量,加强过程管理,培养一批能够较好地继承掌握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技术专长,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坚持中医原创思维、临床(实践)能力较强、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中医药骨干人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做大做强”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2-01-24
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
1月21-22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联合举办了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成就人才”为主题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研修班”。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开班仪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处长马堃主持。 唐旭东发表致辞。他对中国中医科学院近年来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教育、师承教育等方面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回顾性的总结,充分肯定了中医药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国家队”,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创新成才机制,挖掘人才潜力,不断完善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体系,不仅凝聚了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领军人才,同时形成了一支支业务精通、学科多样、梯队完备的传承团队。本次研修班作为学术经验传承和专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将围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特色,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等进行交流探讨;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及学术骨干将分享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传承成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希望参会人员通过两天的培训,在中医药理论把握、临床实践、现代研究、科技创新等方面学习可借鉴的科研思路、研究方法、学术经验,切实能够学有收获,受益匪浅。 本次研修班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围绕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及名医名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学术特色,中医药继承与创新的最新研究进展等热点问题,邀请了业内13位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著名专家教授和全国名中医工作室的负责人或主要传承人,分享学术经验,交流探讨培养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业务精干、中西医融合发展的领军人才的经验与体会,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和学术发展。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截至会议结束时线上观看量达2.6万人次。
人才队伍
两院院士
诺贝尔奖
两院院士
国医大师
全国名中医
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
岐黄学者
青年岐黄学者
诺贝尔奖
两院院士
国医大师
全国名中医
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
岐黄学者
青年岐黄学者
博士后工作
进出站管理
政策规定
博士后招聘
下载专区
查看更多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关于改进博士后进出站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国科学院人事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干部局,各博士后设站单位:       博士后进出站工作是博士后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工作方案》(人社部发〔2018〕34号)要求,进一步提升博士后工作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全国博士后管委员会办公室决定改进博士后进出站有关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优化博士后进、出、退站办理程序       博士后人员进、出、退站在博士后设站单位办结,不再由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办理。优化后的办理程序为“个人申请—博士后设站单位初审—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上预审—博士后设站单位办理手续”。       博士后人员的户口迁移、子女上学等事项,由博士后设站单位到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统一办理。       二、精简部分介绍信和材料       (一)取消博士后管理部门出具的部分介绍信。取消《进站证明》。博士后人员进站,博士后设站单位或博士后人员可根据需要网上自行打印《博士后研究人员备案证明》;取消《分配工作介绍信》和《退站介绍信》。博士后人员出站、退站,由博士后设站单位按照人事调动程序,办理相应的行政关系、工资以及人事档案转移手续。       (二)取消博士后人员提交的部分纸质材料。取消《博士后申请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两表内信息均可通过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查看,并根据需要自行打印;取消《博士后设站单位考核意见表》、《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业务考核表》,涉及学术内容的材料不再做统一要求,由博士后设站单位自行规定;取消《接收单位意见表》,可用劳动(聘用)合同、接收函、商调函等过程性材料代替。       三、启用电子版《博士后证书》       (一)启用电子版《博士后证书》(简称“证书”),同时停发纸质证书。已发放的纸质证书继续有效,2013年以后已获得纸质证书的博士后人员可继续获取电子版证书。       (二)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后,经设站单位同意,即可在中国博士后网上办公系统中获取电子版证书。电子版证书支持多次查看、打印。       (三)有关单位可登录中国博士后网站“博士后证书查询及验证”入口或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对证书进行查询及验证。       (四)获得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香江学者计划、中德博士后交流项目、澳门青年学者计划等国家专项计划资助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仍可获颁由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统一签发的纸质证书。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博士后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改进博士后进出站有关工作,积极筹备,统筹协调,优化流程;加强宣传力度和业务培训;加大人员和设备投入,确保改进工作按时到位和准确执行,切实为博士后人员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二)时间安排。优化博士后进、出、退站办理程序及精简部分介绍信和材料工作于2019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件下发之日至2019年2月28日为过渡期,有关省市单位和部门要在此期间做好与教育、公安、公共人才和就业服务机构等部门的政策沟通和工作衔接,保证顺利过渡,避免出现停办、漏办等情况。电子版证书于2019年1月1日起启用。       (三)加强监督管理。省级博士后管理部门要依托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并探索建立地区内监管机制。       (四)及时反馈问题。各单位对在工作过程中的出现问题及意见建议,要及时向上级博士后管理部门反馈。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                                                                                     2018年12月25日
查看更多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师+”博士后人才引进项目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细则(2021年修订版)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
查看更多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简章
中国中医科学院2022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简章       附件1: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师+”博士后人才引进项目介绍       附件2:进站申请材料清单       附件3:申请博士后人员科研合作意向书       附件4:2022年度博士后招聘目录
查看更多
进站申请材料清单
出站申请材料清单
博士后人员进站、出站、退站表
继续教育
岐黄工程
名医传承
继教园地
查看更多
03-20
2023
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
3月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结业考核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出席并讲话。项目考核组专家、院教育管理处及各培养单位负责人、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培养对象参加考核会。 黄璐琦指出,2023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人才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将实施多个重要举措切实推进人才工作,一方面将在压实岗位责任,构建荣誉体系等方面发力,切实发挥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将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使骨干人才、优秀人才、领军人才有机衔接,抓好青年领军后备力量的培养。希望通过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发现更多中医药骨干创新人才,让优秀青年尽快涌现出来,快速成长、早担大任,为做大做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贡献智慧。 13个培养单位教育处(科教处)负责人对本单位培养情况进行汇报。35名培养对象围绕研修期间结业论文、访问交流、培训学习、跟随导师参与研究、自主开展科研课题、发表论文等情况作结业汇报并答辩。考核专家组通过听取专题报告、查阅结业论文和原始资料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 据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于2019年启动实施,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人才培养项目之一,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好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学术经验、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并掌握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提升中医药人才的学术和科技创新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35人入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训项目。3年期间,院教育管理处通过组织访学交流、强化培训、强化考核等方式加强过程管理,学员累计完成学习心得217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68篇,成功申报厅局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36项,国家级课题32项。所有培养对象全部通过结业考核。
查看更多
12-03
2022
中国中医科学院成功举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培养中医药传承团队领军人才,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22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团队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于11月26日—11月29日在线上顺利举办。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唐旭东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已成功举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5期,培养和培训中医药行业高层次人才近千人。研修班是培养中医药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学术经验传承和专业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学员们能够做到知其所用,用其所学,学以致用。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致开幕辞及授课 高级研修班邀请了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等16位全国知名专家授课。与会专家围绕中医药领军人才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体会、团队建设成果,以及中医药最新研究进展及热点问题等进行学术演讲,每场讲授结束后专家与学员以问答形式围绕讲授的内容、学员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惑进行解答、分享、互动、讨论,连续4天的交流环节累计时长近7小时。 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旭东授课 岐黄学者、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唐旭东教授以“传承创新:脾胃病诊治理论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从基于临床问题的思考、证据支持的重要性、传承脾胃病诊治理论与技术、深化创新脾胃病理论认知以及全链条研究推进脾胃病理论新发展5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享了团队在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及成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授课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林洪生以“中医肿瘤的治疗与康复”为题,从肿瘤与中医、五治在肿瘤治疗中作用、五养在肿瘤康复中作用和多学科联合的意义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授,并深入阐释了防护治疗、中医巩固治疗、中医维持治疗、中医加载治疗和心理调养、体能调养、功能调养、饮食调养、膏方调养的内涵及临床体会。 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授课 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中日友好医院张洪春以“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肺系病治疗经验”为题,分享了苏黄止咳胶囊、黄龙舒喘汤、调补肺肾胶囊、固本止咳夏治片、固本止咳胶囊、肺痿冲剂、泻浊纳气醒神方、流感方等晁恩祥国医大师经验方的相关内容,以及开展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并展示了近期的研究成果,例如建立晁恩祥教授病例数据库上万例、收集整理的相关论文及讲稿、多媒体资料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胡元会授课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胡元会以“心房颤动的中医辨治思路”为题,介绍了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情况、西医诊治现状、中医文献源流和中医辨治思路,介绍了中医药坚持整体调节、多靶点干预与个体化、精准化、动态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药在房颤的预防、症状改善、提高转复率、延长窦率时间和防治合并症等方面独特的优势,并分享了中医药治疗阵发房颤、持续房颤、冠心病房颤、二尖瓣狭窄房颤等的临床案例。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授课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凤芹以“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治疗老年疾病的经验与传承”为题,从老年医学发展现状引入,分享了陈可冀院士老年医学研究特色和老年疾病证治经验,并通过临床病例介绍了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授课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景向红以“提升针灸临床研究质量:现状、问题、共识和方向”为题,主要围绕针灸临床研究的影响因素、针灸RCT试验设计与实施中的方法学挑战、提升针灸RCT的研究质量、提高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实用性、针灸疗法的证据在临床实践和卫生政策中的利用情况以及利用经济学评价证据支持针灸医疗保险报销决策的证据和挑战6个问题展开论述与解答。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浩授课 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徐浩以“构建‘方-病-证’三位一体的中医辨证思维新体系”为题,通过回顾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历史沿革和介绍现代发展情况,指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立法处方、诊疗疾病的关键环节,并通过11个典型病例举例,阐述了“方-病-证”三位一体、层层递进的辨证思维体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授课 岐黄学者、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姜泉以“风湿病的中医分类与治疗”为题,从风湿病的概念及历史沿革、病名规范及辨病治疗、诊疗思路及辨“证”论治和外治法及辨“症”治疗4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总结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具有明确的优势,包括提高难治性病例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治疗、巩固疗效、减少病情复发、发挥整体与局部疗效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授课 岐黄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以“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介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概念、发病机制、药物治疗进展、手术治疗进展,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理念为“缓解疼痛、改善生育、综合治疗、长期管理”,详细阐述中医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和治疗,并分享了团队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研究成果。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占永立授课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占永立以“慢性肾衰竭中晚期中医从浊毒论治”为题,介绍慢性肾脏病的定义、常见病因、肾功能评价指标等内容,并对慢性肾衰竭中晚期与浊毒证的关系、中医从浊毒论治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齐文升授课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齐文升以“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为题,从重症肺炎的概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中医辨证治疗和病案举例5个方面进行讲授,并对痰热闭肺、热毒血瘀、邪热伤阴等证型的治则与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和经验分享。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苗青授课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苗青以“经方治疗呼吸病”为题,介绍了间质性肺疾病的现代医学和中医学认识,阐述了麦门冬汤、甘草干姜汤、金贵肾气丸、鳖甲煎丸、旋覆花汤等经方在治疗“肺痿”与“肺痹”间质性肺病的应用经验,并对间质性肺病相关咳嗽的经方治疗进行解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胡晓梅授课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胡晓梅以“毒性中药临床应用有效、安全、精准的研究示例”为题,介绍毒性中药的概念、分级、毒性成分、炮制方法和合理使用,并重点分享了青黄散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研究成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晓晖授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杨晓晖以“糖尿病心脏病变中医药防治的理论与实践”为题,从糖尿病心脏病的当代认识、“微型癥瘕”与糖尿病心脏病和中医辨证论治糖尿病心脏病3个方面进行讲授,介绍了中医“心络微型癥瘕”与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的关系,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经验和体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宋坪授课 北京市中青年名中医、北京市第六批师承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宋坪以“银屑病中医辨证治疗的传承与创新探索”为题,介绍中医病机体系对银屑病的认识,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具有多种手段,如内治法、外用法、非药物疗法和口服中成药等,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取得的显著疗效,并详细阐述了中医皮肤科名家治疗的学术思想与治疗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静授课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刘静以“基于整体观念的中医思维指导下耳鼻喉科传承创新的临床实践体会”为题,对中医思维的建立与巩固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中医药在耳鼻喉科疾病治疗中的传承与创新,从半夏厚朴汤临床应用与思考、过敏性鼻炎中西医诊治对策、中医饮食宜忌、耳鼻咽喉病调养方法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承担着中医药行业高层次、急需急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任务。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作为人社部继续教育基地的品牌培训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教育管理处精心组织筹备,以“高水平、小规模、重特色”为培训原则,面向全国招纳优秀学员,经过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湖南等全国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科学院择优推荐,200余名中医药行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学习,学员多数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或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主要传承人,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 通过为期4天的研修学习,学员们一致认为该研修培训师资力量雄厚,学科涵盖广泛、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启发性强,对今后临床和科研工作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进一步提升中医药行业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助力传承团队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院教育管理处  李敏  毛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