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医药国际新闻
26
2022.04
2022.04.26
习近平向青蒿素问世50周年暨助力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国际论坛致贺信
14
2022.02
2022.02.14
【冬奥会里中医药】针灸推拿助“赤膊旗手”追逐冬奥梦
“好多了,中医真神奇!”2月12日上午,美属萨摩亚钢架雪车运动员内森·克鲁普敦在北京延庆奥运村综合诊所接受针刺治疗后,起身跺了跺脚,他惊喜地发觉腰背不疼了,酸胀的右腿也轻松了很多。这是内森·克鲁普敦第三次来诊所接受中医治疗,他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陈东晓的医术连连赞叹。 2月4日晚,内森·克鲁普敦在冬奥会开幕式上,以“赤膊旗手”的形象走红网络。而在开幕式当天上午,他走进了诊所主动寻求针刺治疗,那是陈东晓第一次见到他。 “第一次来时,他的右腿很疼。”陈东晓回忆,内森·克鲁普敦曾表示,自己一直很相信中医,昨天来诊所接受推拿治疗后,感觉浑身轻松了很多,只是右腿的疼痛仍然比较严重,听说针刺见效快,他就赶紧来试试。这位健美帅气又健谈的运动员给陈东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当天晚上,他就成了‘网红’。”陈东晓说。 内森·克鲁普敦有一个“奥运梦”。几个月前,他刚刚参加过东京奥运会,是一位“双奥选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36岁了,已经处在职业生涯的尾声,过了自己的运动巅峰期,但我仍然能够在大约7个月内参加两届奥运会,这非常艰难,也非常酷。” 2月11日晚,他参加了钢架雪车比赛,虽然可能无法站上领奖台,但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冬奥梦”。由于比赛时发力过大,原本已经痊愈的右腿再次酸胀,连带着腰背也出现了疼痛。2月12日上午,他又来找陈东晓扎针。 “中医很棒!中国医生很棒!”内森·克鲁普敦的肯定令陈东晓非常欣慰,他觉得,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帮助像内森·克鲁普敦这样对奥运赛场有执着追求的运动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自1月17日入驻北京延庆冬奥村以来,包括陈东晓在内的望京医院医疗队队员们一直发挥中医药优势,为冬奥健儿保驾护航。每天,他们都会接诊很多运动员。 “针灸、推拿项目最抢手!”医疗队领队、望京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技师王毅说,冬奥会运动员在低温下进行训练、比赛,最容易因受寒而发生肌骨疼痛,此外,肠胃炎、消化不良、痛经以及失眠、焦虑等疾病也比较高发,针灸、推拿治疗这些疾病很有优势,经常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深受运动员喜爱。 为了做好中医服务,望京医院医疗队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王毅担任党支部书记。 “冬奥会医疗保障是一项政治任务,我们要及时交流思想、总结经验,把服务做精做细,彰显中医人的风采。”王毅说,20位医疗队队员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从早上6点半忙到晚上11点,虽然辛苦,但大家一直保持着昂扬的工作状态,看到很多运动员像内森·克鲁普敦一样对中医表示极大认可和喜爱,他们由衷地感到骄傲。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记者:张梦雪) 内森·克鲁普敦为中医点赞
05
2022.02
2022.02.05
冬奥会开幕 | 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之美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来自各国的运动员将用实力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与文化。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十四五”期间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经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同意,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牵头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设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这是中医药作为特展首次在奥运会上亮相,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难得机遇。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设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主媒体中心是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及转播商的赛时媒体总部,预计接待3000多名文字及摄影记者,约12000名转播人员,包括来自全世界的主要国际媒体记者。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展览以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为基线,围绕“一枚诺贝尔奖、两部世界记忆名录、三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五大体验项目”展开。 一枚诺贝尔奖书写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 作为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用全世界影响最大的科技成果奖——诺贝尔奖来诠释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这部分以“青蒿:焕发新生的小草”为名,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奖为基础,展现植物到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引出古老的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此部分首先用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以及屠呦呦因此荣获诺贝尔奖的情况。实物展示了屠呦呦荣获的诺贝尔奖、拉斯克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这也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荣获的最具代表性的奖项,凸显了中医药文化的厚重感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还以MG动画的形式,回顾了青蒿素研究发明的过程及展示青蒿素的分子方程式,在橱窗里展示了植物青蒿的3D打印实物。用青蒿这棵不起眼的小草,证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药为人类健康所做的重大贡献。 两部世界记忆名录代表中医药对世界文献的贡献 中医药文献典籍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国两部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代表着中医药典籍的世界意义。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以图文及实物的形式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这两部代表性典籍,向全世界媒体记者介绍中医药文献典籍的情况,展示中医药文献典籍对世界文献的贡献。《本草纲目》是由中国明代李时珍编著的一部药物学专著,内容涉及医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等诸多领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该书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性著作,成书于距今22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该书系统总结了公元前2世纪以前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实践经验,揭示出中医学的生命观、思维方式和认知方法。这两部文献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至今仍然被传统医药学运用和西方医学借鉴,是世界医学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最好见证。 三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中医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2013年8月20日,习近平在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表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中医针灸、太极拳、藏医药浴法先后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中医药文化逐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用视频加实物展示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这两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太极拳则作为主要体验项目,用太极拳加AI的形式展示,并且可以让参观者跟随AI进行练习。藏医药浴法是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是以《四部医典》为代表的传统藏医理论在当代健康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2018年被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0年太极拳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次资源普查展现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古代,神农尝百草为中药学的发展打下基础,也是现有记载最早的中药资源普查。到了唐代,唐宋之后,每隔一个时期官方开展一次中药的资源普查,形成了《唐本草》等成果。建国后,由中央政府组织,先后进行了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这一部分,用视频及地图和植物标本的形式详细介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情况及取得的成绩。2011年开始的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利用十年时间,组织5万多专业人员,走遍全国95%的县区,开展全国中药资源调查,发现可用的中药资源13000多种,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3150种。发现新物种近100种,通过对79种的研究,60%有潜在药用价值。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了代表性的出土文物地黄和灵芝(均为3D打印复制品)。地黄是2016年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的迄今最早中药炮制品,遗存出土于M1椁室。浙江田螺山等遗址中出土了灵芝,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灵芝,说明在68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应用灵芝。 五大体验项目展示中医药文化 在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根据中医药文化特点,专门设置了5种可供参观者体验的中医药文化项目。包括太极拳AI体验区,二十四节气查询体验区、针灸铜人经络查询体验区、独特诊疗体系查询体验区、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查询体验区。 其中“AI太极”是由郑州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智能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开发,以陈式太极拳为蓝本,开发满足不同人群难易程度的太极拳自然交互数字化训练平台,通过高清全景展示与人机双向自然交互教学相结合,采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方法实时捕捉人体的关节点数据,实现太极拳动作位姿、节奏与能量变化的智能评估,最终给出“检验”练习者的学习报告与综合评分。 二十四节气查询体验区,则是在详细总结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二十四节气与中医健康养生的关系,制作成程序之后,参观者可以自行查询每个节气的特点,了解相关知识。 针灸铜人配合经络循行查询,以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形式展示中医药文化。专门开发穴位查询系统,运用人体高精度扫描技术采集人体信息数据,然后通过大数据可视化的手段将这些信息生动地展示出来,真正实现了用科技揭示人体的奥秘,参观者可以在屏幕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经络和穴位。 独特诊疗体系查询体验区,利用现代科技结合中医药特色诊疗特点,为参观者提供查询体验服务。在这一区域,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中医药独特的诊疗体系,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还可以详细了解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夹板固定、正骨疗法等知识。 中医药在世界各地查询体验区,以互动屏的形式,利用现代科技,展示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一带一路”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情况。包括古代丝绸之路中医药传播情况,中医药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国外中医药立法、“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开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情况。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记者可以自主查询所在国家中医药发展及立法情况。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还着重介绍了中医药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及2000多年的疫病斗争史。用视频的形式详细介绍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参观者可以了解到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政府的号召下,中医药人组成应急医疗队第一时间介入,抽调高级别中医药专家深入一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通过对患者察看分析,总结出此次疫情的发病规律,经过科学的总结归纳,研发出效果突出的“三药三方”,形成针对临床不同分型患者的系统性治疗方法,纳入中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的介入,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率,有效减少了轻症患者向重症发展,是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瞩目成就的重要力量。以实物的方式展示“三药三方”,并进行详细介绍。 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医药文化,此次展览还专门设计制作了一系列文创展品,包括9个中草药内容冰箱贴、5个中医特色书签、1组五禽戏玩偶、五行印章及介绍中医药文化的折页等。通过以上不同的展示和体验形式,传播中医药知识,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万多名媒体记者了解中医药文化。此次展览是在冬奥组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展览从2022年1月4日开始直至冬残奥会结束。展览开幕至今,已接待来自全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记者5000余人次。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工作专班 西苑医院 付中学)
17
2022.01
2022.01.17
望京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出征冬奥村助力冬奥会医疗保障
2022年1月17日上午11点,望京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30余名队员出征延庆冬奥村执行医疗保障任务。 此次保障队伍由望京医院多个科室的业务精湛的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将在为期两个月时间里为冬奥会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出征前,望京医院于1月12日举行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医疗服务队出征仪式”,为望京医院冬奥医疗保障队30余名队员送行。望京医院党委书记朱立国、副书记高景华、纪委书记薛侗枚以及俞东青、赵勇、曹炜3位副院长出席了出征仪式,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到场送行。赵勇主持出征仪式。 朱立国代表院领导讲话。他强调,我院医疗队担负着特殊任务、特殊使命,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做好安全防护,充分发挥出我院的特色医疗水平,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做出应有的贡献,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期待大家凯旋。 出征仪式上举行了授旗仪式。志愿者代表从朱立国书记手中接过“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冬奥、冬残奥医疗保障队”队旗,并表示坚决完成冬奥医疗保障任务。 最后在“一起向未来”的歌曲声中,院领导和志愿者们一起用手语表达了望京医院助力冬奥会的决心。
27
2021.12
2021.12.27
中医走进冬奥会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根据冬奥会战略部署以及对于中医药医疗保障的需求,12月2—7日,广安门医院派出急诊科、推拿科、骨科等科室8名医护人员参加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和北京市体育局共同组织的冬奥会医疗救援(中医)人员集训。 此次集训旨在打造一支活跃于冰雪赛场上的中医药综合卫生健康保障队伍,保障赛事顺利开展,在世界面前充分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集训内容涉及全面提升运动损伤及意外伤害的中医急救能力,重点提高冬奥会日常、医疗、比赛专用术语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普及冰雪行走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培训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相互学习,交流合作。最终,广安门医院派出的8名医护人员顺利通过“骨伤、英语、滑雪”三项考核,充分体现出广安门医院青年医护人员励志以祖国传统医疗技术特长服务于冬奥会的决心。 (广安门医院)
21
2021.12
2021.12.21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亮相冬奥会主媒体中心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已进入倒计时阶段。12月20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一行莅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推进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建设工作。 黄璐琦参观展览后指出,奥筹办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此次展览作为向世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窗口,要以压线冲刺状态,办好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在内容上,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中医药顶层设计,增加调换部分展品内容,加强英文翻译。在人员上,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熟悉工作流程与思路,强化交流互动环节设计。 经冬奥组委同意,此次展览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联合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进,在冬奥会期间,将向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媒体记者展示中医药文化,助力中医药海外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中国中医科学院有负责同志等参加。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专班)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