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1
【中国妇女报】“志不言老” 继续深挖青蒿素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屠呦呦
从1978年屠呦呦和团队的青蒿素抗疟研究课题获全国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到2015年因为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再到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40年时光荏苒,在屠呦呦的身上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对荣誉加身的从容淡定,对国家使命的责任和担当,对自身工作的孜孜以求…… 屠呦呦介绍,在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下,我们继续以多靶点学说为框架探索着青蒿素的重要靶标和相关通路,有望揭示青蒿素抗疟的深层机理并促进更有效的临床用药,同时也有望对于青蒿素的耐药现象做出合理的评估并寻求对策。 除了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外,屠呦呦的团队也十分关注青蒿素的抗癌等功效。对此,她表示,青蒿素的抗癌机制与抗疟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处,即相比于正常体细胞,肿瘤细胞中血红素的合成更加旺盛,从而激活了青蒿素或其衍生物,随后激活的青蒿素以多靶点方式杀灭肿瘤细胞。目前这只是基础研究,有效不等于可以成药。青蒿素能否成为抗癌药需要大量的后续研究工作。 对于未来,作为科学家的屠呦呦“志不言老”:国内多个单位开展了扩大青蒿素类药物适应证方面的研究,有关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红斑狼疮的工作已进入二期临床研究。再如对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哮喘等等,兄弟单位正用不同动物模型研究青蒿素类衍生物的药效及相关机理。青蒿素研究中心正在发起成立国内的“青蒿素科技联盟”,以推动青蒿素研究继续创新。 回顾以往,屠呦呦再次强调:四十年来,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临床广泛应用,走出国门并影响了世界。这是全国523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做出的杰出贡献。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四十年来,青蒿素类药物在抗疟临床广泛应用,走出国门并影响了世界。这是全国523(工程)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做出的杰出贡献。人们常说,好奇心和兴趣是科研创新的动力,全国523团队更是把爱国敬业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并化为对国家使命的高度责任感与担当。在使命担当的驱动下,就有了奋斗与奉献,就有了团结与协作,就有了创新与发展,才使得青蒿素疗法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我们科技工作者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投身于科技创新发展义不容辞,这就是我们当下的责任与担当。 (转自:中国妇女报记者 耿兴敏)